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辄:就;咎:怪罪,处分。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往往获罪。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成语出处【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上一篇:人间小可
下一篇:六亲冰碳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掇怎么读
06月22日
日本没有首都
钉钉群
1535
皮燕子
M51
最新文章
嫁接玫瑰
茅仙洞
固态硬盘寿命
考研时间安排
舞狮起源
甘孜海拔多少米
热门文章
帝王蟹多少钱
飞鸟与鱼
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红楼梦33回概括
大年初一习俗
等边三角形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