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蓑衣

时间:2023-11-20 19:02:21编辑:苗木君

蓑衣是什么材料做的

蓑衣

是稻草、蓑草、茅草或者棕榈树叶之类的材料做的。编织蓑衣的原料叫“蓑衣草”,又叫“龙须草”,生长在沟渠、池塘和河沿的潮湿地带,或用棕榈皮编织而成。伏天割来摊在平地上晾晒,多半干时即可编织。如果是晒干的蓑衣草,用时要喷些淡盐水闷一下,使其柔软后再编。秋天割蓑衣草易折,不能用。此外,编蓑衣还需备一条5.5尺~6尺的细线麻绳。

蓑衣是人们拿身边的草编织成衣制造出来的。人们需要在田间劳动,一手拿遮雨的一手干活非常不方便,就用身边可以找到的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来编制。按照衣服的样式制作,并且还区分上衣和下裙,如果再配合头上的斗笠,干活就方便很多又不用淋雨。

“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自《国语·齐语》。

可见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蓑衣用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制作完毕。制作蓑衣的原料最好是棕,弄成相应的棕绒、棕线、棕绳,从领口开始排列叶子数量,用碗给领口塑形。在定位以后开始慢慢缝合,一般会有个模型,量好尺寸后再嵌入藤条,这样就能成衣。

蓑衣在化纤产品出现后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后期因为制作工艺的提高,更多开始用绸缎来制作,讲究的还配上花纹和皮衣,有高贵之意。用一条腰带巧妙分割层次,后期明黄色转为君王后妃使用。

蓑衣虽然结实,但比较厚重。现代的雨衣继承了斗篷蓑衣的优点,并且更轻便,适合现代的生活。两种样式的都有,只是材料、外形稍有改变。

蓑衣图片

雨衣的原型是蓑衣

其实在中国,雨衣的原型就是古代的蓑衣,由棕麻编成,用以防雨雪。蓑衣编制,已有上百年历史,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蓑衣的使用十分普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以后,蓑衣逐渐被塑胶、塑料雨衣所替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蓑衣了。

但与新材料雨衣相比,蓑衣的优点不可替代。一是透气性好,披着不闷得慌。二是披着活动自如,没有碍手碍脚的感觉。三是压风保暖。其缺点是比较笨重,更适宜划船、垂钓等稳定性工作和娱乐。不下雨时还可以把它草朝下铺在地上,人们或坐或躺在上面休息。垂钓爱好者,雨天披上蓑衣,戴上酱篷篓,在池塘或小河边上持杆而坐,感受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别有一番情趣。

穿蓑衣

传统蓑衣的制作过程

在制作的过程中,第一步便是收集棕榈树叶,人工采集这种树叶需要攀爬到高高的棕榈树上,是一个十分考验体力的过程。在收获树叶之后,他们需要将棕叶制作成为能够用于编织的棕线。这需要用一个铁爪,在棕叶上反复用力拉扯,扯下来的絮状物便是棕绒。之后需要将棕绒揉搓成线,再将较细的棕线捻成棕绳,这样它们才能有足够的强度来进行编织。

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就是蓑衣的正式制作步骤了。由于棕线的柔韧性不比其他材料,而且蓑衣的面料也都是树叶,其不能被折叠,否则就会影响成品的造型。因此在手工制作蓑衣的时候,制作者必须要一直保持蹲姿,让蓑衣处于相对舒展的状态,在年轻的时候,他们每天蹲着的时间甚至要比睡觉的时间还要长,这也让手工匠人们的关节往往负担极重,也落下了不少疾病。

在制作蓑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领子的制作,在完成衣领的编织之后,就可以将棕叶连接在衣领上了,这便是现在简化版蓑衣的制作方法了。在制作领口的时候,手工匠人们往往会选用一个圆碗来模拟人的脖子,再将棕线围绕着这个碗编织成领口。在完成这一步之后,他们还会用手不停地拍打领口,让领子变得松软,让蓑衣变得更容易穿着。

之后他们只需要将挑选好的棕叶编织在领口上就可以完成了蓑衣的制作了,现在的蓑衣在制作完之后,像极了一个张开翅膀的蝴蝶,这种蓑衣并没有袖子,但是已经可以保证身体的大部分不被雨水打湿了。

在制作蓑衣的过程中,手工匠人们需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这也是现在手工制作蓑衣的匠人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怎么看吉他谱

下一篇:红莲和白莲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