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时间:2023-12-05 00:17:56编辑:苗木君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在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垂髫、豆蔻、弱冠等。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时行礼,改变幼时的发式,需将头发挽成髻,以黑布包裹,再用簪子固定.表示女子已成年可以结婚。送给女子簪子则是表示要娶该女子为妻。古代恋人之间还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折断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心爱的人,一半自己留着。等到再次相见的时候再合在一起,所以玉簪也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及笄之礼”意思是指汉民族女孩的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上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下一篇:嫦娥五号发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