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时间:2023-12-16 19:57:39编辑:苗木君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赛龙舟

端午节(有些地方也叫端阳节),是我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届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学问渊博,热爱祖国和人民,为国为民办了许多有益的事,写了不少的爱国诗篇。也主张对外抵抗秦国的侵略,对内实行政治改革,减少人民的痛苦。但是,国王不听他的忠告,反听卖国贼的胡言乱语?弄得国破家亡。届原痛恨国王昏庸无能,不愿眼看自吐的祖国遭殃、人民受难,就在二干二百多年前,(即公元前二七八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湖南省湘阴县附近的汨(密)罗江自杀。

据说,届原投江后,附近的人民知道这个消息,都划着船去打捞他J以后就形成了划龙船的风俗。

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赛龙舟,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赛龙舟在屈原同时的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东周时就已经出现了。

由于赛龙舟的起源都是一种祭祀仪式,所以自古至今都是庄重严肃的,即便是今时,龙船竞渡前的请神仪式也是少不了的,都要先要请龙、祭神,神灵各地有所差异,广东珠三角是请南海神,福建、台湾等沿海地区则是请妈祖。

赛龙舟

赛龙舟除了宗教意义外,它也是民众最富有激情的民间体育娱乐项目,赛龙舟需要众人密切配合,一起划桨开大船,只有万众一心奔向前,才能最快到达终点,这期间得过程,表达大家积极向上,勇做弄潮好儿郎的奋斗精神。同时作为全民娱乐项目,端午节这日,很多商家或富绅也会积极赞助某支龙舟队,寓意其能带来财运亨通,在潮汕地区,拿到冠军得龙舟队叫“夺标”,据说赞助的商家将会因此全年好运生意兴隆。

今天,赛龙舟作为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几乎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对赛龙夺舟锦标更是十分重视,他们说:“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据说,夺锦归来,不仅会使村名大振,而且还会带来丰收与幸福。龙舟竞渡风俗不改,但其活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了!

赛龙舟的历史

唐以后的端午竞渡由于有官府的支持,规模盛大,官民涌向江边共赏。史籍上说,当时“士女倾城出观”,以致两岸“并肩接踵”,“观者如堵”。据(南唐书)记载:

“郡县村社竞渡,每岁端午,官给彩级,伴两两较其迟速,胜者加之李即纯,谓之打标。”

“打标”就是夺标,胜者可同时获得彩缎和银碗。败者也能载缎而归,以皆大欢喜结束。竞赛的主持者和裁判者皆由官府主持,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官民同乐的传统。

唐代以前,龙舟竞渡主要流行于江南,其后,这项活动随帝都北迁而流行于江北及黄河流域。北宋宫廷的龙舟竞渡很有讲究,规模可观。据《东京梦华录》载:

“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蜂说,皆雄楼金饰。控版皆退光。两边列十阁于,充阁分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栓版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桌面大者,压重鹿不秋侧也。上有层楼台现橄曲,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栩排列六桨,究若飞腾,至水殿毅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放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

赛龙舟

大龙舟是皇帝所乘坐的,龙头上可站人舞旗,其巨可知。

后列小龙船,并有“虎头飞鱼”等船相随,可见宫廷竞渡无异于一次盛大的仪式表演。表演的过程如下:

“须臾水段前水栩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 锣鼓出阵。划掉旋转,共为圈阵,谓之‘旋罗’。水服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圈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段之东面,对水段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娜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括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在旗语的指挥下,两队船只或“旋罗”,或“海眼“、或“交头”,比赛是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先抵达“标竿”者为胜。赛三局。恐怕是三局两胜。最后在小船的引领下大龙船回到机密之处(奥屋)。看来北宋宫廷的赛龙舟是训练有素的,而且比赛气氛是冷静而有序的。即使欢呼也是“山呼拜舞”的一种向君王致礼的仪式。

南宋王朝尤以赛龙舟为乐事,与竞赛相比似乎更重在演艺,清潜夫《增补武林旧事》上载:

“西湖竞渡自二月八日为始,端午尤盛。是日画舫齐开,游人如蚁。龙舟六只,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杂剧,饰以彩旗、锦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帅守往一清堂弹压。”

六只龙舟上都在演杂剧,说明是供游者尽情观看的。有一小节级官员穿黄衣,戴青帽插孔雀翎,站在小船上,手横执节杖。在他的指挥下,参赛的龙舟向湖中立着的标竿驶去,标竿上挂满彩缎、银碗、官褚(纸币)等,以赏赐得胜者。

龙舟竞渡

明朝皇帝熹宗看了竞渡,也想一展身手,清秦征兰《天启宫词百首》记录了这次竞渡实况。词的后面有注写道:“乙丑端午,驾幸西苑,用彩增饰小舟,首尾为龙形,上手持划具,同少挡刘思源、高永寿荡漾桥北。怪风忽起,云雾四塞。舟覆,二挡滇死。管事谭敬甸甸赴救,扶驾出水。”词如下:

“风掠轻舟雾不开,锦麟吹裂彩鳍摧。须臾一片欢声动,捧出真龙水面来。”

作者以讽刺之笔写到,人们在一片欢声中,把落水的皇上捞了上来!

竞渡的风俗在词中也得到充分的表现,如宋人黄裳的〔减字木兰花〕: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诸。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钵标第一归。

这首词写得热烈壮观,以气氛欢快取胜。清人彭孙适的〔满江纫也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观竞渡的众人风情:

且往观乎,阁门外,今朝水戏。见两两,灵丝艾虎,权头纷缀。旧俗吴中扰未改,习流人斗鱼龙技。看彩云,一派锁清涤,波如沸。流览罢,心如悸。凭吊处,情难已。向风前酶酒,何仿沉醉。千古三间同一哭,江潭不少人憔悴。待为书,重续贾长沙,投湘水。词中写了女子的穿戴打扮以及男人过节的心态。

上一篇:万能的英文

下一篇:花炮节